摘要: 會昌五年,李炎在他登基后的第五個年頭,毅然下令毀佛鑄錢。揚州節(jié)度使李坤率先鑄造背有“昌”字的開元通寶錢進呈,朝廷下令各地仿鑄,并于錢背添鑄各自州名以便檢查。這種背文記地名的開元通寶俗稱會昌開元。
會昌五年,李炎在他登基后的第五個年頭,毅然下令毀佛鑄錢。他規(guī)定西京(長安)只留寺廟四座,東京留兩座,其余的一律拆毀,僧人還俗,沒收寺院良田,和尚尼姑們遣回原籍,從事生產(chǎn)。把寺院內(nèi)的佛像,僧尼缽盂、鐘磬、用具統(tǒng)統(tǒng)砸碎,化銅鑄錢。揚州節(jié)度使李坤率先鑄造背有“昌”字的開元通寶錢進呈,朝廷下令各地仿鑄,并于錢背添鑄各自州名以便檢查。這種背文記地名的開元通寶俗稱會昌開元。這在全國引起很大震動,大部分信佛的人都不滿意,但社會上的財富增加了,貨幣流通暢快,人民生產(chǎn)、生活安定了,也就逐漸得到了全國大多數(shù)老百姓的擁護,毀佛鑄錢也使李炎成為歷史上的一位明君。
會昌開元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的背文計23種,有“昌、京、洛、益、藍、襄、荊、越、宣、洪、潭、兗、潤、鄂、平、梓、興、梁、廣、福、桂、丹、永”。其中“平、桂、丹、?!鄙僖姡坝馈弊钟群币?。會昌開元比官爐開元錢略小略輕,銅色較紅,制作較粗陋,其鑄地廣,地名多,欲全部收齊頗不易。
“開通玄寶”是唐代最后一種錢,直徑2.2厘米,大小和乾元重寶小平錢相似,錢文隸書,光背無文。據(jù)史書記載為桂陽錢監(jiān)所鑄,數(shù)量極少。因其錢文為“玄寶”,一般認為是功德錢,是為討信佛的唐懿宗歡喜所鑄。
開元通寶是唐朝時期的主要流通貨幣,鑄行了近三百年,時間長,數(shù)量大,版別也較多,但絕大多數(shù)為小平錢,大錢非常罕見,也有爭論。據(jù)《新唐書·食貨志》記載:唐德宗建中初,掌判度支(財政官員)趙贊采連州(今廣東連縣)白銅錢大錢,一當十,以權(quán)輕重。這里說的當十大錢,未見過實物。陜西去年曾發(fā)現(xiàn)一種開元通寶大錢,徑長3厘米,不是新出土的,銅質(zhì)非今日所見之白銅。在《歷代古錢圖說》中有一種唐代開元大錢拓本,錢徑4.2厘米,錢文筆畫清秀,隸書體,不知是否為史料中所說的白銅大錢。關(guān)于開元大錢應進一步研究。
“開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。開元則不然,《舊唐書》明載其面文的題寫者是楷書圣手歐陽詢,但是在面文的讀法上卻頗有爭議?! 】墒?,在《中國歷代錢幣圖解與注釋》(任雙偉)一書中卻提出與新、舊《唐書》迥異的史學名典。
開元通寶收藏建議 以上就是關(guān)于開元通寶圖片及價格的相關(guān)介紹了,開元通寶一共有十二個版別,收藏的完整性會決定錢幣在市場上的收藏價值,投資收藏古錢幣是有很高的回報的。
開元通寶錢,史鑄主要材質(zhì)有金、銀、銅。因此,銀開元目前存世總量相對較多,其應該是目前為止中國銀質(zhì)古錢存世量之冠軍。
此銅錢的另一個特征,開元通寶是背僅一月紋,而無星紋。因此,此品為偽制之疑,無法以有力依據(jù)而圓其說矣。
唐玄宗時,詩人鄭虔在其所著筆記《會粹》中就提出此說。說的是當時擔任給事中的歐陽詢向皇帝進呈“開元通寶”蠟制錢樣時,文德皇后無意中在蠟樣上掐了一下,留下一個指甲痕。五代時的凌瑤在《唐錄政要》中即持此說。
“開元”意為“開創(chuàng)安定富裕的美好生活”。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道教經(jīng)典有《太上老君開天經(jīng)》。故“開元通寶”制詞,除顯性意義外,尚有隱性意義層面存在。
開元通寶鑒定 開元通寶怎么鑒定出售
不過喜歡收藏開元通寶的朋友需要注意,現(xiàn)在市場上也有些開元通寶是造假的,并不是真的開元通寶,這個就需要我們學會鑒別了。當銅被氧化之后,可以將真正的開元通寶仍在地上,此時會聽到一種暗啞低沉的聲音,而假冒偽劣的古錢幣則是會發(fā)出清脆的聲音。
開元通寶銅錢市場價格 開元通寶銅錢介紹
現(xiàn)在有很多的藏者都是比較關(guān)注開元通寶銅錢多少錢的,因為這關(guān)乎著藏品的價值走向。對于收藏者來說,開元通寶銅錢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,它的升值的空間一直都是很大的,并且還有增大的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