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雖然唐玄宗李隆基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長達29年,但開元通寶錢仍然不能稱為是年號錢。這種換算一直延續(xù)至晚清,一枚庫平一錢與一枚標準的開元通寶重量相等,甚至影響了后世將近1300余年。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。
唐代以后,中國不再使用五銖錢而是又開創(chuàng)了一種新的貨幣形式:“通寶”錢。唐以前的貨幣大多以重量命名,例如五銖、四銖、三銖、兩銖、半兩等。這次將重量直接改稱作“寶”,首先表現(xiàn)出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(tài)已經(jīng)發(fā)生變化,被稱作“寶”自然體現(xiàn)出人們心中對錢的重視,貨幣的威力逐漸被人們所了解,所參透。自唐以后,錢幣就作為實物而支配人類社會了。日后歷朝歷代沿襲了唐錢的命名方式,錢幣均被稱為“通寶、元寶、重寶或其他寶”。
開元通寶錢其始鑄于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顯然不是年號錢?!伴_元”典出漢代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夫大漢之開元也,奪布衣以登皇位”,是為開辟新紀元之意。雖然唐玄宗李隆基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長達29年,但開元通寶錢仍然不能稱為是年號錢。它包含著紀念幣、吉語錢、行用錢等多重功能,在中國貨幣史中是最能體現(xiàn)出錢幣豐富功能的一種。
同時,開元通寶也是中國度量衡改為十進制的關(guān)鍵。當時一兩重二十四銖,這對于錢幣換算極為不便。開元通寶錢每文重二銖四絫,十文剛好二十四銖即為一兩。這種換算一直延續(xù)至晚清,一枚庫平一錢與一枚標準的開元通寶重量相等,甚至影響了后世將近1300余年。開元通寶“形”延續(xù)了自秦以來的方孔圓錢,“制”基本延續(xù)了漢以來的五銖錢重。(五銖錢的重量是十分科學(xué)的,任何朝代的小平錢只要偏離了五銖錢的重量均會出現(xiàn)問題)標準的開元通寶與標準的五銖錢重量相差無幾,這注定了開元通寶也將成為一種成功的貨幣體系。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。(另兩大錢系是半兩、五銖)
開元通寶正面的“開元通寶”四個大字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,“通寶”是歐陽詢所創(chuàng)的,它的意思是流通中的寶物,至此,我國的錢幣史上才有通寶。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。
作為藏家,很想知道開元通寶銅錢值多少錢。關(guān)于開元通寶的版別眾多,有著五花八門的版式,流傳至今令后人珍藏。最便宜的就是隸書小平右桃版別以及隸書小平背雙月,它們的價格只能賣到三元。
唐武宗會昌年間,全國納稅戶不足280萬戶,而出家僧尼則多達數(shù)百萬人。會昌五年,武宗下令廢天下佛寺。武宗還采納了宰相李德裕的建議:以廢寺銅材就地鑄錢。定為2上,四級,標價在千元以上。十多年來,會昌開元通寶背永錢極少在古玩市場露面,可見其珍。
開元通寶制作規(guī)范,十錢為一兩,革新了秦漢以來二十四銖為兩的舊制。另外還發(fā)行有金、銀、鐵和鉛質(zhì)等不同質(zhì)地的開元通寶錢?! 伴_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歷史上對后世有著較大影響的錢幣之一。自此,開元通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,沿襲近1300年。
開元通寶的直徑為2.4到2.5厘米,厚度為0.1厘米左右。目前,這款開元通寶在收藏行業(yè)內(nèi)的價格大概在10元1枚。關(guān)于未來開元通寶的升值空間,不少業(yè)內(nèi)人士都表示看好。
),錢文書體隸書八分開,史稱八分書。唐律規(guī)定私鑄銅錢者為罪,而鑄金銀錢者不予追究。通過大量出土實物和史料證實,唐代的金銀“開元通寶”錢為宮廷所鑄,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游戲、賞賜、撒帳,以及洗兒。
開元通寶錢鑄造工藝介紹及鑒賞 開元通寶升值潛力如何
開元通寶雕母又叫祖錢。這些母錢頒發(fā)到各地,各地則用母錢制范鑄幣。祖錢的雕制是很精良的,目前所見雕母都是金黃色的銅質(zhì),是質(zhì)地優(yōu)良的銅材。只是因為母錢是由祖錢翻砂鑄成的,所以錢的外緣輪廓、字口都沒有雕母深峻,各方面都比雕母遜些。
開元通寶市場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鑄造時間及背景
通寶錢的獨特之處不在于形制,而在于錢名,也即錢文。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(chǎn)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(chǎn)物。從此開元通寶就成為了當時主要的貨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