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開元通寶制作規(guī)范,十錢為一兩,革新了秦漢以來二十四銖為兩的舊制。另外還發(fā)行有金、銀、鐵和鉛質等不同質地的開元通寶錢?! 伴_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歷史上對后世有著較大影響的錢幣之一。自此,開元通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,沿襲近1300年。
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(621年)廢五銖改鑄“開元通寶”錢。錢文“開元”為新朝之元、新幣之意,“通寶”即為通行寶貨。這四個字由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。開元通寶制作規(guī)范,十錢為一兩,革新了秦漢以來二十四銖為兩的舊制。此外,還革新了錢幣的名稱,唐以前的錢幣,多以重量命名,如秦半兩和漢五銖,而從開元通寶開始,錢幣改稱為“寶”、“通寶”或“元寶”,并冠以當時的年號。開元通寶錢在唐代流通近三百年,版式紛繁,變化各異,樣式不下百種。另外還發(fā)行有金、銀、鐵和鉛質等不同質地的開元通寶錢。
“開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歷史上對后世有著較大影響的錢幣之一。唐代以前的錢幣,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,如刀幣、五銖錢等。唐高祖廢隋錢,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(guī)范,開鑄“開元通寶”,取代社會上依存“五銖”。開元錢的問世,宣告了中國銖兩貨幣的終結,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。
開元錢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,而名稱與重量完全分離,規(guī)定十枚開元通寶錢為一兩,即十錢為一兩。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,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。十錢一兩的十進位制由此產生,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自此,開元通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,沿襲近1300年。在唐代,金錢開元通寶并不當作流通貨幣使用,主要用于宮廷賞賜和游戲等活動。
古錢幣收藏中,唐朝錢幣開元通寶罕見版是目前的熱點之一。開元通寶一般內郭較細,圓穿鑄造方正。因此,開元通寶罕見版成為眾多藏友熱情追捧的對象。 南唐“開元通寶”折十大錢一枚,直徑42.3mm,極美品,拍賣成交價格RMB 5060元。
開元通寶出現(xiàn),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八百多年來的銖兩貨幣的結束,并影響了其后中國1300多年錢幣的形制、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,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其中,唐開元通寶除了基本的光背規(guī)制以外,還有不少背鑄各種紋式。
開元通寶大寶,之所以把大寶放在第一位介紹,是因為開元通寶大寶這個系統(tǒng)在開元版別中的位置非常重要。 開元通寶小頭元, 日譜的“退元—小頭元” 純早期開元典型版式之一。
宋王《野客叢書》卷第8“徐彭年謬論”條說:“世傳徐彭年《家范》,率多謬論,開元錢一也。謂明皇時,有富民王元寶,因命鑄錢司皆書其名,遂有元寶字。舉世皆以為寶也。其后又云通寶。此錢背有指甲文者,開元皇帝時鑄,楊妃之爪甲也?! ∷稳巳~大慶《考
錢幣在唐代始有“通寶”,開創(chuàng)了新紀元,在錢幣發(fā)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 開元通寶由于出土較多市價較平,普通開元通寶,每枚人民幣約1元;中期開元每枚約10元。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,市價略高,每枚百元左右。
在公元621年,也就是唐武德四年的時候,開元通寶正式鑄造,正式對外發(fā)行。雖然說兩者在名稱上有一定差異,但是本身它們的文書、包括意義其實都是差不多的,今天小編就以開元通寶背右藍作為例子跟大家分析一下。